“一带一路”的“五路”理念:提供全球大变革时代新动力

  • 阿福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 2017-05-22 21:10
  • 评论
  • A-A+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5月14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5月14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马占成摄/本刊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美好的时节,孕育新的希望;合作的盛会,激荡奋进力量。日前,伴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带着对世界形势和人类命运的观察思考,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5月14日上午,国家会议中心,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在这篇6000多字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了丝路精神的准确内涵,全面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近4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并站在当今世界发展新的时间节点上,顺乎时代潮流,以解决世界现实问题的智慧与担当,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一带一路”以及怎样建设好“一带一路”等重大问题,为“一带一路”倡议描绘出更加令人期待的蓝图,也为当今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变迁时代,注入了新的动力。

能容纳1600多人的会议大厅座无虚席。40余分钟的演讲,全场报以27次热烈掌声。习近平主席的深邃思考、宏大倡议、务实推动,得到与会各界嘉宾的高度赞扬。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高瞻远瞩、求真务实,既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坚实支点,让我们有信心有底气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评价到。

外媒评价,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回答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问和顾虑,展现了推动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世界的理念,必将会把“一带一路”建成分享中国成功经验和成果、共同繁荣发展、造福世界人民的工程。

“这不仅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时代,更意味着世界的共同发展事业进入了新时代。”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佩里的赞叹,道出了与会人士的心声。

丝路精神凝聚共识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以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深邃的历史眼光,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丝绸之路的精髓和精神,并强调“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如此重要的场合,习主席不惜笔墨阐述丝路精神,无疑是为了进一步凝聚共识。”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

“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到的“三个赤字”,正是与会人士普遍关心的全球治理难题。

当时间迈入21世纪的第17个年头,和平与发展虽是时代主题,但冲突与动荡也频频敲门。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仍处困境,全球化进程处在新的十字路口。如何探索发展新路径、探寻增长新动力,世界期待更加清晰的新行动纲领。

2013年的秋天,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一中国领导人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之际提出的新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顺应并助推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与各国互联互通、包容互鉴、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从中国自身发展经验出发,为解决世界发展难题与挑战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平台与中国智慧。

然而,也如《欧洲时报》5月14日发表评论文章所分析的那样,“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涉及区域之广袤,合作成员之众多,治理模式之深刻,操作层面之繁杂,都是前所未有的。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至今,在国际社会经历了一个从疑惑到争议再到广泛支持的过程。

“要凝聚共识,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有学者提到,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留下的遗产都已化作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古丝绸之路能够名垂青史,就是因为它使用的不是战马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船坚炮利,而是互利和友谊。“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也为解决今天的全球发展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采访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直言,面对风险挑战频发的世界,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使发展更加普惠平衡,让贫富鸿沟有效弥合,同样需要各个国家地区携手同心,开展全方位合作,这样就能够克难前行、共创辉煌。

在其看来,“丝路精神”兼具历史厚度与创新思维,从根源上决定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认可度。

“这段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表示。

《欧洲时报》的上述文章谈到,此次高峰论坛能够有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约1500名代表出席,甚至此前对“一带一路”建设态度较冷的部分欧美大国也派出代表与会,“既缘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多来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惠及多国的成果,也与这几年来中国不断表明共建与共赢的态度有关。”

“关键在于‘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围绕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追求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成为现阶段能够凝聚各国共识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贾晋京说。

五大领域铺展宏伟蓝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的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史在于能弃大国之荣威,与沿线各国不论大小贫富均能坦诚相见,互学互鉴互通。因为丝绸之路能通达天下,于是,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道在通,通则顺,顺则达,道济天下。这不仅内生于中国的哲学禀赋中,在今天也一样深深嵌入了“一带一路”宏伟构想的理念和实践中。也因此,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同时,这“五通”也是衡量成果的标准。

因为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中国与相关国家战略对接、协调政策、优势互补,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因为设施联通不断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道路通,百业兴”;

因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沿线各国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贸易总额加快发展,为有关国家创造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因为资金融通不断扩大,突破了建设项目的融资瓶颈,金融合作网络渐次形成、初具规模;

因为民心相通不断促进,沿线各国人民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了民意基础,筑牢了社会根基。

“‘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将近4年来,在‘五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跨越,进入到了务实合作的新阶段。”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贾晋京评价到。

“实实在在的成果,让沿线各国增进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消除了各种猜测疑虑。”在徐洪才看来,更为重要的是,这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推动“一路一带”建设的信心。

“中国人说,‘万事开头难’。‘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发出倡议,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这十个大字非常重要。和平是前提,繁荣是目标,开放是导向,创新是动力,文明是内涵。”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看来,“五路”根植历史,直面未来,符合时代潮流,是今后共建“一带一路”清晰的行动纲领。

“应当说,这五个方向都极具针对性。”徐洪才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为了弥合和平赤字,“一带一路”要建成和平之路,通过共建共享安全格局来彰显公道正义,夯实世界和平的民意基础;

为了弥合发展赤字,“一带一路”致力于建设繁荣之路、创新之路,以创新为先导,通过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活力,为沿线及建设参与国家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为了弥合治理赤字,“一带一路”要建设成为开放之路和文明之路。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实现全球善治。

“这‘五路’为‘一带一路’建设在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系统性、方向性、指向未来的理念倡导,是对倡议发展构想的完整阐述,其中蕴含了其对全球治理及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想。”有分析评价到。

大国担当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作出庄严承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习近平主席还就下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拿出了富含“真金白银”的合作建设大单,包括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将积极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中国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

“这些举措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非常有必要。”贾晋京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谈到,以扩大丝路基金规模为例,一方面,在前期投资过程中发现,“一带一路”沿线的资金需求是非常庞大的,丝路基金在前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项目储备,未来对资金存在大量需求,对丝路基金增资有助于发挥其运作模式较为灵活高效的优势,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另一方面,更充足的资金也有助于丝路基金进一步发挥其杠杆撬动作用,更好地调动沿线国家资源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这说明,中国政府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是倡议,不仅仅是口号,不仅仅是举办高峰论坛或签署各种双边多边协议,而是要投入真金白银,特别是中国政府的公共资金,将通过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银行、世界银行等中国政府主导的金融机构或国际性多边金融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徐洪才看来,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的这一番表态,充分体现出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以及作为倡议发起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极大诚意。

采访中,专家们谈到,中国今天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基于本国人民的奋发图强,也得益于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环境。作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愿意基于自身多年的发展经验,为增长乏力、发展失衡、贫富分化的世界经济真诚地拿出中国解决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方案的一部分,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愿景。

“中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擎起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大旗,积极为解决世界和区域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就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带动效应,激发了世界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了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的建构与完善,为实现联动式发展不断注入能量。”贾晋京谈到。

当然,这并不表示中国要大包大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只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就能奏出人类协同的世纪交响曲,就能建设出人类幸福和谐的百花园。”徐洪才最后表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编辑:王逸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