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现场。北京大学出版社供图
中新网北京5月21日电(上官云)21日晚,“大写意:全球史的写法与读法”北大博雅讲坛第96期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王立新两位学者围绕主题图书《麦克尼尔全球史》展开交流,分享了对全球史发展历程、写作等的看法。
《麦克尼尔全球史》是历史学家麦克尼尔与其子合作撰写的著作,也是麦克尼尔毕生研究的巅峰之作。该书首版于2002年,2003年中文版《人类之网》面世,此次为修订再版。书中,麦克尼尔父子以简洁、明晰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该书以‘网络’的概念涵括人类文明由远古演化至今的脉络和特征,认为在漫长的历史中,文明生长的关键在于人们彼此之间结成的各种交往网络。”《麦克尼尔全球史》出版方北京大学出版社介绍道。
《麦克尼尔全球史》书封。北京大学出版社供图
有关“全球史”,据公开资料可知,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全球化背景下,欧美一些学者提倡在历史教学中以“世界史”取代旧有的以民族国家和欧洲历史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史”,力图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避免简单拼合。
“《麦克尼尔全球史》有自身优点,思辩色彩较强,单卷本读起来也省时省力。”王立新介绍,全球史有两种,”一种是教学领域的,一种是研究领域的,二者兴起时间略有不同”。
而在钱乘旦看来,全球史的意义之一就是填补历史研究之外的空白,”全球史需要各种历史知识的掌握,通常全球史学者都是知识极其渊博的。不过,《麦克尼尔全球史》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书的框架、内容方面稍稍有一些‘乱’”。
“全球史写作是有一些局限的:像语言局限性,对丰富多彩的地区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缺少理解……各式各样的限制,使得全球史写作很难使用第一手资料。”钱乘旦介绍,正因如此,全球史写作受到很大一部分历史学家们的批评,“这也是全球史学科的自身缺陷,难以克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