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区域战略室副室主任 副研究员)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四年的开拓进取,四年的曲折前行,终于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在孟夏之日的雁栖湖畔结出累累硕果——一份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的清单,激荡着时代的风云,牵引着世界的目光。
这份成果意味着“一带一路”升级为开源平台。随着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深入沟通,“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了沿线国家的合奏。我国与匈牙利、希腊、捷克、老挝、柬埔寨等国签订了共同编制“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或“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双边合作规划备忘录。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了一个开源的、面向世界开放的合作平台,沿线国家实现真正的共商、共建、共享。
这份成果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转向了精细工笔。在《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中我们看到的就是对“一带一路”的精细工笔描绘。我国很重视“一带一路”交通、能源、贸易投资、金融、民生领域的务实合作,注重从沿线国家存在的能源短缺、交通不便、建设资金缺乏等问题出发,着力解决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国能源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与中亚国家、中东欧国家通关便利化、中小企业合作问题,着力推动与蒙古、格鲁吉亚等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着力推动与尼泊尔、缅甸跨境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这份成果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合作局面。《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的发布,与突尼斯、黎巴嫩、土耳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的文化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与波兰、乌兹别克斯坦、智利、柬埔寨等签署的旅游合作协议,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拓展至涵盖能源、农业、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卫生、智库合作等合作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合作局面。
这份成果意味着“一带一路”的合作领域拓展为“软硬兼顾”。我国不仅愿意推动传统的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和高铁、核电、农业等展现“硬实力”的项目合作,更愿意推进与国际道路运输联盟、沿线国家经贸、海关、质检等部门在标准、技术等“软联通”层面的对接,通过在教育、医疗、公共设施领域加大发展援助力度为沿线国家实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争取民心民意,也着力推动文化、新闻、信息、智库等领域的合作。
这份成果意味着“一带一路”的资金支持正汇聚成江河湖海。1000亿元人民币增资丝路基金、3000亿元人民币海外基金、1000亿元人民币中俄地区发展投资基金、国家开发银行25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进出口银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600亿元人民币发展援助资金等新增的近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以及与多双边金融机构签署合作融资协议形成的巨大资金池,都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这份厚重、丰硕的成果清单,不仅能惠及中国,更能惠及世界,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